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
好记性还不如烂笔头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持续的做起来才是最难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在记录方式上进行实践。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吧!
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小时候的张溥,天资并不聪明,尤其是记忆力很差,读过的书转眼就忘。但他是个有志气、很刻苦的人,心想:别人读一遍,我就读十遍。可这个办法虽然有效,但不是很理想。后来老师罚他抄写十遍课文,没想到第二天就流利地背出来了,张溥很高兴。
再后来,凡是要求背课文,他都抄几遍,这样每次都很快地背出书来。此后,张溥靠着“烂笔头”,勤奋学习,著作宏丰,终成一代名家。这一句不仅是从古至今的一句俗语,也是许多人读书学习的经验之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没人说。
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强调读书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笔。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写到:读书要看、读、写、作四者皆备,“每日不可缺一”。胡适谈读书时强调“手到就是劳动劳动你的贵手。读书单靠眼到、口到、心到,还不够的;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是用来告诫人们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对须要处理的各种。随时笔录是个比较好的办法。很多人口袋里带个小的本本,随时做下记录,就是这句俗语的体现。
三、不追求全面,而追求某一点的深入
记笔记,一个大忌就是贪图全面。我们原来课堂上的时候往往养成一个很坏的习惯,就是笔记贪图全面,恨不能一字不差的把老师教的东西全部照搬下但是你这有照搬,只是表面上的全面。
往往这种笔记只是一种结论性的信息,而过程往往是缺失的,因为过程往往都是老师用语言表达的,因为在课堂上这样效率比较高嘛。这些过程如此重要,如果缺失,只有个结论的笔记,那么笔记价值会大打折扣。这是因为你缺失了学习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习的过程往往都是推衍的。不要再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谁说的了。
我们学过的很多东西往往会从某个结论推衍另外一个结论。比如数学从一个公理推衍出很多定理;比如物理从某个现象推衍出现象后面的原理和公式。甚至就算是历史这样的学科,也是有一条贯穿的时间线,虽然不是完全的逻辑上的推衍,但是知识点也可以沿着时间线进行索引。
记笔记,其实就是建立一种与所学习内容的深度链接。如果你只追求知识形式上的结构完整而忽略各种各样的细节的话,那么必然不可能深入。
四、复习和补充
笔记的一大功效就是可以进行回顾。如果好不容易把思想中、头脑中容易失去和忘记的一点点灵感轻易放过去了,可能你再也抓不到他。这些灵感往往在专注的学习状态下比较容易被触发出来。他们是很宝贵的,是你所要学习的内容与你原有知识体系相结合的重要的节点。
这些节点是扩展新的知识,并融入你个人内在化知识体系的依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掌握了正确的记笔记的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了,但是并不证明你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记笔记这种输出方式只是可以加深你对新知识的印象,但离你完全的将知识内在化还有一段距离。
这段距离要怎么跨越呢?那就需要复习了。可能我们想起复习这个词,就容易引发当年上学时那种痛苦的复习的回忆。但其实对照着自己记录下的笔记复习非但不痛苦,而且还会很愉悦。因为他们都是在之前某个时刻头脑中确实发生出来的想法和思想,现在只是重新把他们调用出来罢了。
这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学习的过程,所以绝没有刚刚接触知识时那么艰难。复习过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如果在学习中回顾自己以前的思考过程,很容易就会与新的思考进行碰撞并生成新的节点。这些节点又比你以前的学习状态更进一步,这是因为有些知识已经慢慢在被内在化,我们又能以这些内在化的节点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链接。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持续的做起来才是最难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在记录方式上进行实践。
其实记笔记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速度慢,效率降低严重。基本上会比你看书而不记笔记的时候慢上两到三倍。这容易使人产生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但相信我,阅读和学习的时间虽然被拉长了,但并不是被浪费掉。你的记下的每一个字都将作为你对思想的一部分留存下来,成为内在化入头脑中的第一步。
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不妨看一下文末的心理/人格测试!
为您解锁深度分析报告:帮助您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人格,希望此测试会帮助您更好的认识自我。
➤相关测试:SCL90心理健康测评
➤相关测试:MBTI测试16型人格
➤相关测试:人格障碍pdq4测试
➤相关测试:九型人格完整测试
➤相关测试:抑郁自评量表SDS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