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女儿而生 一切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方宁金牌作者 2023-10-24 53阅读 0评论

  《 为女儿而生 》这部日本伦理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并参与讨论,而其中可以引申出的话题‘为了孩子我可以’‘一切都是为你好’等等,这些话题你怎么看呢?

  

   一、为女儿而生

  《为女儿而生》是日本的一部伦理剧。

   剧情简介:

  55岁的山咲翠受到在妇产科工作的独生女曽根崎理恵的拜托。希望母亲能代替因病摘除子宫的自己,代理生子。翠犹豫着接受了女儿的请求。但是代理生子在国内,原则上是不允许的。

  理惠代替多病的茉莉亚院长诊断的玛丽亚诊所里,秘密进行的受精卵移植成功,翠的肚子里开始孕育理惠的受精卵。翠和由美她们一起,成为玛丽亚诊所最后的一位孕妇。但是助产妇妙高与理惠争辩,认为这种怀孕方式是不当的。还有对翠怀有微弱的恋慕之情的丸山开始追查代理生子的秘密。甚至向理惠工作的大学医院邮递了匿名告发文章。“理惠医生在玛丽亚诊所里计划进行代理生子。”

   二、‘一切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对于为你好这三个字,很多朋友估计都听过甚至留有阴影,有朋友说:小时候,我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妈妈跟我说 “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小学的时候,考试没有考好,妈妈会拿起书本打我的手掌 “谁叫你不听话,还不是为你好!?”

  妈妈和爸爸吵架以后,总会跟我说 “要不是为了你好,我们早就离婚了。”

  长大以后,不管是学业还是恋爱婚姻,妈妈总是大谈特谈自己的想法,并再三嘱咐一定要听她。美其名曰:“我这是为了你好,怕你吃亏”

  老实说,听到妈妈说“一切都是为了我”的时候,心里会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愧疚感。‘一切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我爸妈总说省吃俭用都是为了我,所以我很自卑,也对父母很愧疚。但是,其实我们家并不穷啊。醒悟之后,心中是巨大的愤怒,知道他们绑架了我。我对他们再也爱不起来。

  从小到大,太多太多人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为了保护孩子,他们往往需要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抉择,要为孩子学习、生活、兴趣等各种事情发愁。但是,父母这么做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好吗?”“我为了你好”这句话里其实潜藏了许多其他层面的含义。

  

  一切都是为你好 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1、我是为你好,你要听我的

  很多丈夫出轨的女性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才不离婚。”言下之意是:我为你吃了这么多苦,你要是不听话,就太不懂事了。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责,暗暗告诉自己:为了补偿妈妈,一定要听话。此外,去哪个学校、报什么专业、和谁结婚……这类父母都会以“为你好”为名包办。这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而是控制。孩子在父母身边时痛不欲生、渴望摆脱,离开父母后不知所措,难以自己做决定。

   2、为了你好,我就不必焦虑

  朋友圈常见吐槽是:养孩子压力太大了!这些妈妈,奶粉要买进口的,早教要去全面发展的,小学要上私立贵族学校…哪怕家庭条件不好,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种类繁多的辅导班,与其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如说是安抚父母的焦虑。但是,有多少父母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呢?

  朋友B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各种竞赛的奖拿到手软。大学时她曾说:我妈工作清闲,花了很多时间陪我,说一切都是为了我。我爸也说是我让他扬眉吐气。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背负了父母的人生意义,不敢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怕一旦出错,就毁了全家。

  一切“为了孩子好”,本质上是逃避。父母担心被社会淘汰,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他人生命的重量,孩子背负不起。

   3、为了你好,就是为了我自己好

  小时候生活艰难的父母,更倾向于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他们常说的话是:我不希望孩子的童年像我一样。看起来,这种“为了孩子好”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事实上,不过问孩子真实的需求,就给他自认为的一切,源自父母的自恋。

  无节制地为孩子好,是将自己的“内在小孩”投射给孩子。为孩子好,就是为自己好,是在补偿童年的自己。这些父母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长大,一辈子做他们“内在小孩”的投射对象。孩子如果认同了,就会如父母所愿,一直无法独立。

  那么,父母为什么不能坦诚地表达呢?因为,坦诚要冒很大的风险。人很难接纳真实的自己,当了父母也一样。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难以对别人敞开心扉,分享感受,因为担心一旦别人知道了我们真实的样子,就不爱我们了。父母对孩子也一样,怕表露出内心软弱的一面,毁了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妈妈因工作不顺而迁怒孩子,她怎能对孩子说是因为被老板批评了呢?只能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同样的,父母无法对孩子诉说内心的焦虑、恐慌、控制欲、无意义感……一切无法说出口的话,都归结成“我是为你好”。

为女儿而生 一切都是为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4 、迫于道德压力,父母无法接纳自己的欲望

  不止孩子承担了孝顺的压力,父母也在承担“无条件爱孩子”的压力,那就是:身为父母,一举一动必须从孩子的利益出发,一切为了孩子好。父母即便意识到了与孩子的利益冲突,出于政治正确,也不敢表达。

  无法接纳自己身为父母,依然有各种欲望,只能把“为了自己”美化成“为了孩子”。

   5、“我是为了我自己。”

  如果父母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轻松很多。无条件的爱,只是一个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个必须达到的终点。做父母不求完美,只要坦诚就够了。父母即使爱孩子,也会有脆弱、无能为力的时刻。

  身为父母,当然可以有自己的需求。事实上,父母和孩子都在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孩子因父母的照顾而逐渐成长,父母因孩子的到来而体验到更丰富的生命。

  对于那些焦虑、恐慌、控制欲、无意义感,虽然无法立刻解决,但可以承认它们的存在,不再把它们通通装在“为孩子好”的框里。

  同时让自己努力成为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不是强迫孩子去努力。

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不妨看一下文末的心理/人格测试!
为您解锁深度分析报告:帮助您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心理/人格,希望此测试会帮助您更好的认识自我。

➤相关测试:SCL90心理健康测评

➤相关测试:MBTI测试16型人格

➤相关测试:人格障碍pdq4测试

➤相关测试:九型人格完整测试

➤相关测试:抑郁自评量表SD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整理编辑发布,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应有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文章、图片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到邮箱(网站底部)举报,且提供抄袭的相关证据,一但查实,会在24小时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